Bibliography怎么寫?Bibliography格式舉例
撰寫留學作業時,大多數被需要引用參考文獻,然而很多同學不太清楚正確的Bibliography怎么寫,而且對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及用法缺乏了解。除此之外,在引用英文參考文獻過程中,學生經常還需要使用一些奇怪且令人不解的拉丁文縮寫,這都讓學生一個頭兩個大!本文致遠教育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bibliography怎么寫的技巧方法和一些拉丁文縮寫規范。
Bibliography正確引用方法
Bibliography,又稱為參考書目、引用著作或參考著作,是書單、學術文章、演講文稿、筆錄、日記、法律、信件、網站以及別的寫論文時使用的資料列表。參考文獻一般位于末尾,其主要目的是讓讀者更容易找到關于你所研究題目的資料。下面我們來對參考文獻的正確引用方法做一個詳細的講解。
1. 弄清文獻的來源與出處
寫英語論文時,我們引用的參考文獻主要包括期刊文獻、雜志與書籍和網絡資源等。無論是紙質方面還是網絡來源的文獻資料,都需要保證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度。通常來講,我們常用的文獻根據來源分為primary resource和secondary resource,即第一手文獻和第二手文獻資料。
第一手文獻資料主要包括日記、信件、特定時期的報紙、照片、地圖和采訪信件等。實驗和研究的結果通常也屬于第一手文獻。而第二手文獻資料則是對第一手文獻的整理、研究與分析。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手文獻是事實性的,而第二手文獻是解釋性的。由于兩者有本質上的差別,所以其內容和價值也是不同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比第二手文獻更加可靠和權威,因此留學生最好盡量選擇primary resource。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手文獻不易找到,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能也很難找到與我們的研究主題相關的第一手文獻。盡管如此,為了使論文更加專業,我們先盡可能地尋找第一手文獻,如果沒有找到我們再考慮使用第二手文獻。
2. 保證文獻內容的專業性
引用文獻是否專業、合理主要在于其內容的可靠性。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a.文獻內容是否嚴謹、合理;
b.作者的觀點與論述是否客觀、公證;
c.支持文章觀點的論據是否全面清晰;
d.文獻的內容是否帶有作者的主觀情感色彩偏向等等。
這些都是可以幫我們判斷文獻內容專業性的參考方面。文獻的內容決定了它的價值,留學生在選擇參考文獻時,應該著重觀察引用的文獻內容。
3. 引文數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由于論文類型與導師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我們需要的引文數量也是不同的。正常情況下,引文的數量與論文的篇幅長短呈正相關。論文篇幅越長,需要使用的引文數量就越多。因為引用文獻是對論文內容的支持與證明,越多的參考文獻代表其能夠證明的內容也越多。但這并不意味著引用文獻的數量越多越好,過多的引文數量,容易引起讀者的反感,老師認為你可能沒有深入地研究引用文獻。而太少的引文數量,不能起到足夠的證明作用,也不符合學校與導師對論文的規定。所以留學生應該將引文數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4. 審核文獻的作者條件
引文的作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參考文獻的質量。留學生在查閱參考資料時,除了標題最先看到的便是作者信息。我們通過了解作者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領域,可以判斷其專業性和權威度。他是否這個領域的權威,關于這一話題他是否發表過其他的文獻等都是我們在研究作者情況時,需要考慮和查找的信息。文獻的作者越權威,這些參考資料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高。
5. 文獻引用次數及出版時間
Google Scholar是我們在搜索學術資料時經常使用的工具。我們在搜索時可以使用關鍵詞、作者、出版時間和文獻名稱來查找所需的文獻資料。當文獻資料出現在谷歌學術搜索的結果頁面中,你會發現緊跟文獻資料的便是其引用次數的多少,這反映了引用文獻的使用性和接受度。引用次數越多代表該篇文獻越合理,其價值越高。所以留學生需要盡量選擇引用次數較多的文獻。
出版時間也是選擇引用文獻時重要的參考指標。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代表了其內容的時效性,大多數的英語論文需要時效性強的引用文獻。對于出版時間的判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a.該參考文獻第一次發表的時間;
b.我們的引用文獻是哪一個版本,是否有更新的內容;
c.該參考資料發表后,其研究領域最近是否有很大的革新;
當我們弄清以上方面的內容后,基本可以從出版時間判斷出引用文獻的時效性。當然,如果研究的是類似于宗教這樣的話題,可以不用太在乎文獻的出版時間。但大多數的essay都需要時效性強的引用文獻。
Bibliography格式的要求
參考書目條目必須以特定的reference格式書寫,但是這種格式將取決于你所使用的風格,最常用的引用格式包括MLA、APA、Chicago及Harvard格式。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參考文獻Bibliography格式的基本要求。
1. 如何排列順序?
通常,你的參考書目應該按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
在MLA、Chicago引用格式中,你應該根據作品的標題按字母順序把重復的作者列出來。對于第一個條,作者的名字不變,但是對于第二個條,需要用三個長破折號替換作者的名字。
而在APA引用格式中,要按出版的時間順序列出重復作者的條目,將最早的放在首位。讓所有條目都使用作者的名字。
2. 參考書目中的不同來源的規定
一、期刊和報紙的標題和出版
期刊名稱要用斜體字表示;
卷號也用斜體表示(注意“vol.”不用全拼寫上);
如果期刊沒有頁碼,發行號也還得聲明;
如果期刊沒有卷號,則用月份、季節或類似的年份(例如:2006年3月);
報紙在頁碼之前用p./pp.注明。
二、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包括數據庫、電子期刊、網站、新聞論壇、論壇和電子新聞信函。對電子資源的引用應始終包含標題、日期(發布日期、更新日期或材料使用日期)和地址(URL)。甚至,還有作者。如果資料來自網站,則須注明該網站的地址。如果信息是從數據庫中獲取的,則該數據庫的不需要URL。
3.多作者或者多文章的參考書目
一、對于有多個作者的作品
在第一個作者之后放置其他作者名稱的格式也有所不同。在源標題上使用標題框還是句子樣式的標題框,或者是否使用逗號或句號分隔元素在不同的樣式指南中也有所不同。
二、對于同一年同一作者的幾部作品
為了將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作品分開,你可以在年份之后加上一字母。按照參考文獻在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列出a、b、c等。在參考書目中,按字母順序排列同一作者的作品,并按書名排列年份。例如下例:
Smith, J. (2014a). The use of letters in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Smith, J. (2014b). Introduction to the alphabe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在文本中,要按照參考書目來寫信:
如果你使用的是n.d.(no date),要按以下方式輸入連字符:
(Jones, n.d.-a, n.d.-b)
學術論文中常用的拉丁文縮寫
如果你希望讓自己的論文顯得更加專業,那你一定需要使用拉丁文縮寫。顯然,當我們需要使用任何對我們陌生的縮寫或術語,首先應該了解其含義和用法規則。 下面是對學術論文中常用的拉丁文縮寫的介紹。
1. et al.:其意思是 “and others”. 當需要指定引用來源的作者而使用的。必須指至少兩個人,因為這是一個復數短語。 例如,如果一項研究有六位作者,那么列出所有作者真沒有用:
This was proven in a study last year (Smith, Jones, Wilson, Mulgrew, Gilligan and Kibler, 2017).
因此,許多引用格式指南都建議,在學術論文中你僅需要給出第一個作者的姓氏以后加 “et al.” :
This was proven in a study last year (Smith et al., 2017).
來源的完整作者列表是在論文末尾的參考書目中而給出的。 不過請記住,不同的引用格式系統有不同“et al.”用法的規則。
2. ibid.:是 “ibidem” 的縮寫,其意思是 “in the same place”。 這是在學術論文中很常用的縮寫。它用于重復引用最后一個來源,尤其是很常在腳注中被運用的:
①. Smith, Dead Languages for Dummies (London: PME, 2008), p. 23.
②. Ibid., p. 45.
例如,上面的第二個引用是指第一個引用來源的第45頁。
注意!該縮寫不用在APA引用格式。用APA格式的話,在每個引用需要給出作者的姓名。
3. op. cit. & loc. cit.: “op. cit.” 是 “opere citato” 的縮寫, 其意思是 “in the work cited”. 同時 “loc. cit.”, 是 “loco citato” 的縮寫,意思是 “in the place cited”. 它們都用于重復引用,但用法方式卻不一樣。
“loc. cit.” 用于指定以前引用來源同樣文本和同樣頁碼(對于非連續引用,把它寫出在作者姓名的后面)。 可是 “op. cit.” 用于指定你以前引用來源的不同部分:
eg1. Jones, La La Latin: Ancient Music (New York: Penguin, 1975), p. 124.
eg2. Loc. cit.
eg3. Wilson, How to Alienate People with Words (Oxford: OUP, 2002), p. 5.
eg4. Jones, loc. cit.
eg5. Jones, op. cit., p. 201.
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一,第二和第四的引用是指Jones 文本的第124頁碼。 然后,我們在最終引用使用“op. cit.” 以指定同一文本中的其他頁面。
注意:雜志文章中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完整的引用,可是在學術論文中學生仍然需要使用上述的形式。
4. passim (這里和哪里)
“passim” “這個詞來自拉丁文的 “passus”,意為 “分散”。 因此, 我們用它以表明我們提出的觀點是在來源文本中的各個地方都提到了:
Using Latin phrases makes you look clever (see Mulgrew, 2004, passim).
但是,當你不能引用來源的一個具體部分時,才應使用這個縮寫。
5. cf.:是拉丁文 “confer” 的縮寫,意為 “compare” (比較)或 “consult” (咨詢)。 用于提供對比或相反的信息:
Abbott (2010) found supportive results in her memory experiment, unlike those of previous work (cf. Zeller & Williams, 2007). She expands on the working memory literature (see also Evans & Potter, 2005).
! 注意: “cf.”之后絕對不要點上逗號。不要在c和f之間點上句點。使用 “cf.” 為對比,當要比較類似的事物,請使用 “see” 或 “see also” 。
6. e.g.,:是 “exempli gratia” 的縮寫,其意思是 “for example,” (比如):
Some studies (e.g., Jenkins & Morgan, 2010; Macmillan, 2009) have supported this conclusion. Others—for example, Chang (2004)—disagreed.
! 注意: “e.g., ” 之后總是需要點上逗號。
7. i.e.,: 是拉丁文 “id est” 的縮寫,意為 “that is,” (就是說)。 用于提供具體說明:
The experimenters manipulaed 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e., first, second, or third) of the three images as well their size, that is, whether they were small or large.
! 注意: “i.e., ” 之后總是需要點上逗號。
8. viz.,: 是拉丁文“videlicet” 的縮寫。它用作 “namely,” (即),“that is to say,” (就是), 或 “as follows,” (如下) 的同義詞。 它通常用于提出例子或細節以說明要點:
We first replicated our earlier study (viz., Black & Avery, 2008) and then extended it.
“…all types of data viz. text, audio, video, pictures, graphics,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networking”.
! 注意: “viz.,” 之后總是需要點上逗號。
9. etc.: 是拉丁文 “et cetera” 的縮寫,其意為 “and so on”(等等) or “and so forth” (依此類推)。通常用于表示某種系列描述的邏輯延續。 例如:
Students ranked their school subjects (chemistry, math, etc.) in order of preferenc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so on, until they had ranked the entire list. A majority ranked science-related subjects (biology etc.) as their second favorite.
! 注意: 如果用以結束至少兩個事物的列表,請在前面點上逗號,如示例所示。
10. vs.: 是拉丁文 “versus” 的縮寫。意思為 “against” (對抗), “in contrast to” (與…相比) 。用于比較兩個事物或想法,尤其是當你必須在它們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
The 2 (low vs. high) × 2 (blue vs. green)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that the low versus high distin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 例外: 在法律引用中,請使用 “v.”(用斜體)
其他在學術論文中常用的縮寫
ed. – edition;
comp. – compiled;
rev. ed. – revised edition;
2nd ed. – second edition;
ed. (eds.) – editor (editors);
trans. – translator(s);
n.d. – no date;
n.p. – no page numbers;
p. (pp.) – page (pages);
vol. (vols.) – volume (volumes);
No. – number;
pt. – part;
para – paragraph (對于不提供頁碼的電子資源,請使用段落編號);
tech. rep. – technical report;
suppl. – supplement.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已經知道bibliography怎么寫?希望大家對參考文獻的引用方法、reference格式的要求及常用的拉丁文縮寫的用法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正確地引用參考文獻對于每一個留學生來講都是必須具備的技能,通過對以上方面的講解,相信可以幫助留學生寫出一篇高大上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