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表要素及使用方法
鑒于學術圖表在展示科研成果上的極端重要性和核心地位,有必要在以下諸多方面全面論述圖表技巧:矢量圖和像素圖,插圖清晰度,照片類插圖,復合圖,數字表達,圖表原則,圖表內容構造,圖表格式,圖表英文,圖片制作技巧。
本文介紹學術表格最常用的三線表。
為了使期刊論文的表格結構簡潔和滿足國際通用規則,通常需要使用三線表。三線表是傳統網格線表經過簡化改造而來的,取消了斜線、豎線和行線(橫向分割線)。三線表通常只有3條線,即頂線、底線和欄目線。但是,在必要時可以在頂線與欄目線之間增加輔助橫線。無論增加多少條橫線,仍然稱為三線表。
三線表的格式要素包括:表序(表號),表題,表頭(項目欄或縱標目),表身,表注。其格式見表1,各要素詳述如下。
表1 三線表的格式
1.表序(表號)
表序與表題之間留1個空格,無標點符號。英文表題的末尾沒有英文句號(點號)。表題居中排在表格頂線上方。表序從阿拉伯數字1開始,連續編號。如果有分表,可以在表序后增加“(a)、(b)、(c)”等分表號,例如表1(a)。即使全文只有1個表格,也需要編號為表1。
2.表題
表題是表格的標題,應當簡明扼要地表達表格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對象、條件、關系、事項等。表題像論文標題一樣,不宜過于簡單或籠統,也不能過于繁瑣冗長。表題通常比論文標題短,因為一個表格的內容比一篇論文的內容要簡單一些。通常不應使用“縱向。。。數據相對于橫向。。。數據之間的關系”這種簡單的描述性文字撰寫表題。表題很少使用主副兩級,一般只使用主表題。
3.表頭(項目欄或縱標目)
表頭是位于頂線與欄目線之間的部分,又稱項目欄或縱標目,一般對應多列數據。每列數據的表頭包括數據說明或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和單位。每列數據須對應不同的表頭內容。
橫標目是指表身中第1列的每行內容,通常在每行上放置不同的數據說明或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和單位,以便不同行的數據對應不同的說明內容或變量。橫標目可以不止占據第1列,還可以占據表格中間的其他列,將表格沿著橫向在內容上分隔開。因此,嚴格來講,橫標目屬于表身,不屬于表頭。
表格左上方的第一個單元格通常留空,不能用對角斜線在該單元格內加入列標目和行標目。
標目中的單位必須使用國際標準符號,并使用正體。在物理量的名稱或符號與單位之間,按照國標GB 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的規定,應當使用除號“/”分隔。但是,使用除號分隔在科研人員中爭議極大,原因是該除號容易與單位中的除號在視覺上混淆。因此,很多人喜歡用括號“( )”代替除號將物理量與單位分隔開,即把單位放在括號內。
4.表身
表身是在底線以上、欄目線以下的部分,包括表格內的數據或文字內容和1列或多列橫標目,是表格的主體部分。表身內的數字通常不能帶單位或百分號(%),而應當把單位或百分號放在縱標目或橫標目中。如果表中所有數據均具有相同的單位,則應將該單位標注于表格的右上角,單位前面可以加寫“單位:”或“Unit:”字樣。
如果表內相鄰行或列的數字相同,仍需重復填寫,不能用“同左”或“同上”等字樣代替。如果表內空白,代表此項無數據,一般不填連字符、減號或省略號,避免與其他含義混淆。
如果表內數字的整數位或小數位多于3位,應當按照每3位使用英文空格隔開。不建議使用千分位英文逗號“,”分隔,因為有些國家用逗號表示小數點。
5.表注
表注是對表中內容予以說明的文字,例如關于縮略語全拼寫法、表中符號的含義、公式、實驗方法、統計方法、統計量指標、資料來源等。表注的位置是在表格下方,位于表格底線下面,通??s進2個字符,以“注:”開頭,以句號結尾。
如果有多條表注,應當采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書寫。也可以使用星號“*”或雙星號“**”的上角標、阿拉伯數字上角標或英文字母“a”、“b”等上角標在表格中需要注釋的地方予以標記,并用對應的星號、雙星號、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在表注中逐條說明。上角標在表格中標記的順序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表注內容可以針對整個表格,也可以只針對表格中的某些單元格。表注內容不應與正文敘述內容重復。
如果表格或表格中的某些數據引自其他文獻,必須引注出處。在表題上的引用方法與在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方法相同。
如果引用表格需要獲得引用許可,在獲得許可后,不僅需要引注出處,而且須在表注中注明“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