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授發英文套磁郵件的正確方式
一封短短的英文套磁郵件,承載的可是你的全部心血和期待,所以要讓每一處都透露出與眾不同和萬里挑一,那么該如何讓教授看到你的郵件并能大概率回復你呢?下面博遠教育小編為大家分享給教授發英文郵件的正確方式。
首先要明確,英文郵件正文內容不是越多越好,好像你要一次性把自己20多年的教育經歷全部說完才行,優秀的學生要學會提煉重點,只強調能凸顯自己優勢的內容。
1.郵箱
首推使用帶有edu后綴的郵箱,如果沒有建議注冊outlook郵箱,千萬不要隨便注冊一個國內的賬號,不然大概率是要進垃圾箱的,老師連你的郵件都看不到,所以不是不回你,是真的沒看到。
2.郵件主題
要保證郵件不會進垃圾箱,那么第二步,在老師郵箱里躺著幾十封未讀郵件的時候,如何才能選擇你的郵件打開而不是一鍵已讀進了已刪除呢?
顯然,郵件主題清晰、明確,讓老師一眼便知,就是最好的
一般而言,【name-PhD Application】 【name-2021fall PhD Application】就是標準模板。
3.郵件正文
開頭寫Dear Dr. 名+姓,或者直接寫姓
如果導師是prof或associate prof 就寫Dear Prof Dr. 名+姓
第一次要正式一點,如果郵件往來頻繁就可以簡單一些直接Dear+first name
正文的整理框架大致有三部分:個人簡介+尋求合作+表達需求
個人簡介(1-2句)
首先要讓老師知道你是誰,語言要簡練,需要介紹的內容有
第一句:本科生/研究生畢業 畢業院校和專業 GPA 英語成績
第二句:學術成就(發表的文獻以及級別)
這兩句一是明確了你的教育背景,二是描述了你在這個領域有哪些成就,是否有科研的潛力,個人簡介部分出彩,就成功了一半。
當然如果成績不好就不要硬說了,這部分要呈現出你的優勢而不是暴露劣勢。
尋求合作(3-4句)
這部分的重點是怎樣讓地球上毫無關系的兩個人看起來有關系,并且要讓老師感受到,你們之間不僅有關系,還可以擦出火花。也就是說,你要主動告訴老師,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前兩句:表示對他的研究很感興趣,最好是他比較有影響力的文章里很小的一個觀點,這樣一方面能說明你捧了他的學術能力,一方面也證明你確實認真讀過了老師的論文。
之后緊接著就是提出自己的觀點or進一步研究的建議,最好說的具體一些,比如換不同的研究方法等。這樣老師也可以感受到你的“專一”,畢竟郵件不是群發的,這樣想一心跟著老師的學生,得認真對待。
后兩句說自己有一個不錯的idea,想和教授一起coauthor一篇文章,希望可以未來找機會具體聊一下,這個會非常加分,證明了你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和渴望。
這是他們尋找優秀PhD的一個最重要的判斷點,同時不自覺的就增加了老師回復你的機率和進一步溝通的可能。
表達需求(2句)
第一句:詢問老師今年還有沒有名額(如果沒有,是否能排隊等下一學期)
第二句,表示感謝,說附件是自己的CV和RP等內容,更好的建議是做一個個人主頁,直接把鏈接放在郵件中,這樣免去了教授還要下載附件的麻煩,會更高效一些。
最后,不要忘記加一句萬能的結束語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以及署名前的Best Regards。
4.附件內容
要明白,郵件套磁的本質一是表達你很想加入老師的團隊,你喜歡她的研究并期望能加入,二是表示自己是個優秀的學生,如果老師收了你是很值得的。
那能表現你多優秀的東西就是CV了
一封好的套磁郵件,附上CV是必不可少的,郵件正文內容不宜過長,主要以表達讀博的意愿為主,而CV作為附件,不限制篇幅長度,可以詳細羅列各方面的情況。
典型的CV需要覆蓋以下內容:
教育情況 (Education)
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
技能 (Skills)
語言水平 (Language)
論文情況 (Publications)
獲獎經歷和榮譽 (Honors)
科研經歷 (Research Experimence)
實習經歷 (Internship Experimence)
參加國際會議情況 (Conference Attended)
這些只是小E的一些建議,沒有的部分可以不寫,或者換成個人經歷中亮眼的部分。
排版最好簡潔一些,用word或者latex,word可能會因為版本不同導致格式出錯,多以更推薦latex,風格簡單易于操作。千萬不要下載花里胡哨的模板,畢竟學術是嚴謹的。
除了CV,有的老師會要求學生在附件中寫上Statement of Purpose (SOP),簡單說,就是以文章的格式介紹自己的背景,研究興趣,motivation,總結自己過去的學術和工作經歷,以及說明自己未來打算研究的內容和可行性等等,篇幅大概在2頁以內。
最后,非常建議申請名校的同學做一個學術主頁,方便老師點擊鏈接就可查看相關學術背景。這樣,不僅方便了老師,也能讓他在幾十上百封郵件海里對你留下較深的印象。畢竟,有時候老師也不僅僅只是用學術衡量一個學生,誰更會辦事,誰更不用老師操心就能自主解決好問題,將非常增加個人優勢。